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人才为基 技术为器 实现双碳战略 赋能钢铁强国——世界金属导报专访毛新平院士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巨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根基,技术是利器。近期,世界金属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毛新平,他围绕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谈了独到的见解及开展的工作。

对传统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进行重新思考和再研究

当前,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非常快速,相关人才出现缺口不可避免,要想实现“后继有人”,推动绿色低碳人才队伍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碳中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企业经营,以及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人才。“我们强调的是‘前沿、交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毛新平院士认为,这三项素质缺一不可。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过去和现在的培养模式都还不具备培养“三要素”人才的教育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开辟人才队伍培养渠道。毛新平院士提出了两个渠道,一是系统培养,二是在职再教育。

系统培养就是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相关学科,系统培养人才。例如,最近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三所高校之一,获批建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并计划成立碳中和学院,以高效率培养高素质、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职再教育就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再教育和再学习。这部分需求量很大,可以通过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来推进。

“通过这两个渠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毛新平院士满怀期待地表示。

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前沿、交叉、国际化”人才

当前,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非常快速,相关人才出现缺口不可避免,要想实现“后继有人”,推动绿色低碳人才队伍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碳中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企业经营,以及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人才。“我们强调的是‘前沿、交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毛新平院士认为,这三项素质缺一不可。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过去和现在的培养模式都还不具备培养“三要素”人才的教育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开辟人才队伍培养渠道。毛新平院士提出了两个渠道,一是系统培养,二是在职再教育。

系统培养就是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相关学科,系统培养人才。例如,最近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三所高校之一,获批建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并计划成立碳中和学院,以高效率培养高素质、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职再教育就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再教育和再学习。这部分需求量很大,可以通过相关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来推进。

“通过这两个渠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毛新平院士满怀期待地表示。


《世界金属导报》2025年第25期 封1、封2

 



作者:刘小燕、张朝磊

转载自:世界金属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