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毛新平院士在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做特邀报告

2023 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坚之年、科技创新驱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2023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钢铁冶金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先进钢铁及金属材料、智能与环保等方面研讨钢铁领域关键问题,推动绿色智能科技创新,引领冶金前沿科技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毛新平在会上作题为《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碳中和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而钢铁工业碳排放高,在所有制造业中位居首位,面临巨大挑战。

毛新平首先从钢铁行业碳排放量高、国际碳关税机制、钢铁下游行业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钢铁工业低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钢铁是高载能、高能耗、高排放行业,2022年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为18.23亿吨,占我国全社会CO2排放量的16%,位居制造业之首。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面临巨大挑战。第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经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据相关部门的初步估算,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一个机制,我国钢铁产品大概一吨产品要征收1100元人民币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关税。第三,以汽车为代表的钢铁下游用户对钢铁制造过程的碳减排提出了具体且迫切的需求。

随后,他具体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三条主要路径。路径一是基于高炉—转炉传统长流程的极致减碳。基于现有的高炉—转炉长流程,通过过程极致能效、富氢氧气高炉、转炉大废钢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预计可实现减碳20~40%。路径二是以电炉为核心的短流程冶炼。基于再生钢铁原料、氢基直还铁等多元低碳炉料,匹配200t以上大型电炉,实现短流程治炼,预计可实现减碳60~95%。路径三是以氢基直接还原+熔炼炉(OBF)+转炉(BOF)的低碳技术路线。采用氢基直接还原(DRI)+熔炼炉(OBF)提供液态铁水,采用转炉(BOF)进行钢水治炼,预计可实现减碳70~90%。

毛新平表示,北京科技大学聚焦钢铁工业碳中和的重大需求,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并在富氢/全氢冶金冶炼技术、转炉炼钢减碳技术、近零碳排电炉炼钢工艺技术、再生钢铁的高质化利用、近终形制造高性能钢铁材料等代表性低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碳达峰、碳中和将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系统、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是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更是一次极具挑战的科技革命。实现钢铁工业碳中和,需要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系列的重大技术创新,还需要海量的科技资源和资金投入,全行业、全社会的支持势在必行,全新的创新机制和模式是重要的前提。”毛新平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我们来共同构建一个围绕中国钢铁工业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科技平台的建设。”

素材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责编:王海源、王祎炜